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向羅霄山脈中段轉移途中,于1927年9月29曰 來到永新縣的三灣村。三灣,地處九隴山腳下,四面群山環抱,清新優雅。紅軍 在這里進行了著名的“三灣改編”。
為什么要在三灣改編?
第一,黨組織溥弱,戰斗力不強。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,雖然是共產黨領導的,在部隊中也有黨的組織,但是只有在團才有一個支部,在蓮層中黨的領導 是非常薄弱的。在艱苦斗爭的環境里,黨的領導作用不能發揮,部隊就經不起殘酷戰爭的考驗。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政治上不鞏固,戰斗力不強,打敗仗, 黨的領導力量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第二,舊的軍閥主義習氣嚴重,官兵不團結。秋收起義部隊中有不少人是從舊軍隊中過來的官兵,他們隨意打罵、侮辱士兵,他們殘留著較濃厚的舊軍閥主義和雇傭兵習氣,懸殊的薪餉制等物質生活,嚴重地影響了部隊官兵之間的團結。
第三,人心渙散,組織渙散,機構不全,失去戰斗力。秋收起義部隊傷亡較 大,還有逃跑,減員嚴重。部隊到文家市時僅有2000人左右,蘆溪戰斗后,不足 1000人,幾個團被打散。有的人悲觀失望,認為革命渺茫無望;有的人情緒急 躁,主張與敵人硬拼。因此,思想混亂,隊伍無法前進。
針對秋收起義部隊存在的種種問題,毛澤東率部到達三灣后,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。改編的主要內容是:
第一,首先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,增強黨的戰斗力。班有黨小組。連以上設黨代表。確立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重要原則。支部建在連上,為工農革 命軍貫徹黨的路線,接受黨的領導,開展黨的工作,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。正如毛澤東所說:“紅軍之所以能艱難奮戰而不潰散,‘支部建在連上,是一個重要原因?!?br />
第二,對部隊進行整編。把原先的一個師縮編成一個團。下轄一、三兩個團,營連有支部,營團有黨委,全軍由前委統一領導,第一營由原第一團編成,第 三營由第三團編成。同時,還組編了一個特務連,一個衛生隊,一個軍官隊。在縮編時,實行愿走則走,愿留歡迎的原則。要求回家者,發給路費??s編后全團共有7個連,700余人。
第三,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,實行民主制度。士兵委員會是士兵群眾組織,反映士兵的要求和愿望,負責士兵政治訓練,參加軍隊經濟管理,監督各項 民主制度的執行。主要有:官長不打罵士兵,官兵待遇平等,士兵有開會說話和批評官長的自由,廢除繁文縟節,經濟公開,伙食由士兵參與管理。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:“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,戰斗如此頻繁,仍能維持下去,除黨的作用外,就是靠實行軍隊的民主主義?!?br 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