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經濟封鎖的舉措-反經濟封鎖的斗爭
2019-03-10 00:00:00 閱讀:
為了打破湘贛兩省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經濟封鎖,渡過由經濟封鎖而造成的嚴重的困難和危機,毛澤東和邊界黨領導根據地軍民,開展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反經濟封鎖的斗爭。
1.開辦紅色圩場。
1928年5月下旬,毛澤東和邊界黨指示寧岡縣委在大隴籌辦紅色圩場,開辟赤白貿易線。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,終于在7月15日開圩。大隴紅色圩場的開辦,有力地活躍了根據地的經濟輸出與緊缺物資的輸入,溝通了赤白貿易,緩解了經濟危機。
2.設立公賣處。
針對著經濟封鎖影響中間階級的情況,同時考慮到“因為這種壓迫,不但中等階級忍不住,工農階級及紅軍亦恐有耐不住之時”的緣故,1928年5月,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成立后,毛澤東及邊界黨即指示在茨坪辦起了公賣處,用打土豪籌得的一部分款子,買回一批東西放在公賣處出售。同時,還在大隴圩場由大隴區政府辦起了自己的公營商店,直接為群眾排憂解難。
3.成立竹木委員會。
1928年底,邊界工農兵政府在紅色區域內設立了竹木委員會,有計劃地組織人力,通過各種渠道向白區輸出根據地盛產的竹、木、油、茶等,建立起赤白貿易線,活躍了根據地的經濟。
4.開展群眾性的熬硝鹽運動。
當時,鹽是最為“奇缺”的物資,少得連紅軍醫院里對傷員凈洗傷口的鹽都缺乏。為此,邊界黨根據群眾經驗,將一些老房子的墻根土挖出來,用水浸泡,再用泡過的水來熬硝鹽。這樣的鹽,雖然又苦又澀,但比沒有一點鹽、長期不食鹽引起浮腫好多了。
由于這些措施的得當有力,有效地活躍了井岡山根據地的經濟,緩解了敵人經濟封鎖所造成的嚴重困難,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,從而打破了湘贛兩省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殘酷的經濟封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