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形成-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崛起
2019-03-10 00:00:00 閱讀:
贛西南特委和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成立后,原湘贛邊的永新、蓮花、寧岡、遂川、茶陵、酃縣六縣,屬西路行委和西路辦事處領導管轄。行委書記周高潮,行委機關設在吉安的永陽。
1930年2月下旬,湘贛邊特委借用武力解決了袁、王部隊,導致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喪失后,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根據地開始崛起,迅猛發展。
1930年4月,蔣桂馮閻中原大戰爆發,根據地周圍的敵軍紛紛投入混戰。西路行委利用這一大好時機,領導贛西革命群眾和武裝力量,狠狠打擊敵人,到上半年,贛西的紅色割據地區,除原有的邊界六縣外,發展到萬安、泰和、分宜、安福、新余、吉安、吉水、峽江等縣,并相繼建立了紅色政權。
在這大好形勢下,西路行委和西路辦事處,始終按照“二七”會議的精神,把武裝斗爭、土地革命、政權建設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,積極開展群眾斗爭,給反動軍隊以嚴厲打擊,使反動統治階級的政權急劇崩潰。從4月底到9月初,贛西南特委在紅軍主力遠離贛西的情況下,組織起地方武裝和數十萬群眾,連續發動了三打、四打、五打、六打、七打、八打吉安的偉大行動。這六次“攻吉”雖因武器裝備太差,攻堅不力,未能奏效,但卻極大地鼓舞了贛西地區人民群眾的勝利信心。特別是八打吉安后,贛西地區紅色區域呈梅花形狀,擴展到30余縣,吉安已成為贛西南根據地紅色海洋中的一座孤島。
是年8月24日,毛澤東、朱德率領由紅四軍、紅三軍、紅十二軍組成的紅一軍團,與彭德懷、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勝利會師,組建了紅一方面軍。朱德為總司令,毛澤東為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。9月初,紅一方面軍二打長沙,久攻不克。毛澤東力主長沙撤圍后,紅一方面軍回師江西。10月4日,在贛西南人民群眾的配合下,紅軍一舉攻克吉安重鎮,贛西南的形勢更是蒸蒸日上。至此整個贛江中段和南段連成了一片,贛西的吉安、泰和、萬安、永豐、寧都、樂安、永新、安福、蓮花、宜春、分宜、新余、峽江、吉水及遂川等縣的蘇區由零碎的、部分的發展到整個有聯系的赤色區域。此時整個的贛西南蘇區橫覆蓋江西半壁,橫跨湘贛兩省,東起江西的吉安、泰和、遂川,西至湖南的茶陵、酃縣,北至江西的萍鄉、宜春、新余一帶,南至贛南的上猶、崇義地區,與閩西、湘東根據地打通了聯系,且與贛南根據地緊密相連,與湘鄂贛根據地遙相呼應。不久,湘東南與贛西連為一片,建立了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革命根據地。
10月7日,10萬群眾聚集在吉安城中山廣場,隆重舉行“慶祝吉安暴動勝利大會”。會上,宣告了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,發布了《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布告》,莊嚴宣告:“政府為應付斗爭需要,擔負完成全省總暴動的一切任務?!蓖瑫r,宣布了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十三大政綱。
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最高機構為執行委員會,由曾山、方志敏、肖韶、郭真、劉其凡、陳正人、張國燾、毛澤東、劉仁、王桂生、歐陽五佳、李文林、邵式平、羅壽南、劉文甫、王伯年、陳婉如、劉九峰、彭德懷、袁德生、袁德熬、曾炳春、王懷、劉鐵超、叢允中、龍超清、周鑒清、杜隆奎、羅炳輝、滕代遠、肖道德、宋坤如、周高潮、朱昌偕、陳毅、李茂生、劉天干、許細毛、胡竹笙、黃公略、楊岳斌、左藍、龔桃蘭、段起鳳、邱達三、古柏、劉光萬、金萬邦、郭承祿、朱德、涂振農、王申選、劉門金計53人為委員,曾山任省蘇主席。
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,使江西紅色割據區域的革命斗爭有了統一的領導機關,為后來中央根據地的形成和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建立,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曾經指出:“全國革命形勢是向前發展的,則小塊紅色區域的長期存在,不但沒有疑義,而且必然地要作為取得全國政權的許多力量中間的一個力量?!泵珴蓶|: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?》。江西省蘇維埃紅色政權的誕生,正是“取得全國政權”偉大斗爭的重要一步。